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助力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昌安實驗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應用實踐教學研訓活動
為適應教育信息化改革發展的趨勢,提升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促進課堂教學方式改革,4月19日下午,我校開展了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的第三場大型活動——信息技術課堂應用教學展示與說課專題研訓活動,活動得到了杭州師范大學的大力支持。
活動分為三個環節。首先是信息技術課堂應用教學展示環節,分別由杭州市惠興中學的陳璐老師和我校的沈彪老師展示了科學、英語兩節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智慧課堂課例。兩位老師熟練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展示最前沿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綻放出前所未有的精彩與魅力。
陳璐老師執教的是八年級科學《物質的微觀粒子模型》,依托IPAD移動終端和實驗模型,設計了基于平板為主要手段的資料搜索、模型搭建、粒子仿真、活動探究等環節,巧妙地將化學中的微觀粒子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沈彪老師執教的是八年級英語《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 storm came》,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視頻、圖片、身體語言、表情動作等作為教學資源,創設講解、操練和運用英語的真實情景,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第二個環節是說課和評課環節,開課教師分別就本堂課的設計意圖、設計理念和實施過程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分享了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經驗和心得體會。
隨后,聽課老師開展了熱烈的討論和評課,最后,學校高偉國校長作總結發言,他首先感謝杭師大以及陳璐、沈彪老師給大家帶來的兩堂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展示,并鼓勵教師們整合現有教學資源,融入現代教育技術,探索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打造“目中有人”的思維課堂,并開展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精準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本次信息技術課堂應用教學展示與說課活動既是一次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的研訓活動,也是一次我校深化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的有益探索和嘗試,相信通過老師們的不斷實踐和應用,一定會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取得顯著成效。